真正要说到
海南黄花梨(下文简称海黄),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述说。这种产自我国海南岛的木材,因为其优秀的木性,数百年来受到国人的青睐而制成了闻名世界的明式家具。
黄花梨,色香味俱全,多好的名字。事实上,真正的黄花梨单指一种——降香黄檀,也就是产自海南的黄花梨,后来的越南、非洲、大叶黄花梨等命名,很大程度上都是借了海黄的光。
海南黄花梨家具
海南黄花梨美丽的木纹
海黄的价值源自两点:
一是黄花梨家具乃历史文化传承之物,是皇室贵胄的御用物件;二是黄花梨材质美,又有很好的稳定性,这是别的木材不可比拟的。
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,又美又特别还有内涵,谁不爱呢?
但在开采海黄的同时,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,时至今日,海黄已是变得异常的稀缺珍贵。
那么海黄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如今的稀缺地步的?博古可以知今,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。
据《琼州府志》记载,清朝雍正年间曾在海南大规模砍伐黄花梨,而到了乾隆皇帝掌权,则曾下旨禁止再伐,以防灭绝。
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原动荡,海南岛远离中心,黄花梨木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。
海南黄花梨手串
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,海南黄花梨屡遭摧残,甚至几乎遭遇灭顶之灾。
1958年“大跃进”运动中,“全民炼钢”,是属于海南热带雨林的一场灾难。由于海黄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,木质油性好,燃烧时火力旺盛,时间长,成为炼钢时不可多得的好木柴。
20世纪60~70年代,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,加上一部分当地黎民依然保留了刀耕火种的传统习俗,正是“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”,海黄的生长环境进一步遭到了破坏。
在改革开放后80年代,随着王世襄先生《明式家具珍赏》一书的现世,原本并不受重视的黄花梨家具被热捧了起来,收藏明清家具的热潮开始掀起,而作为明式家具的主角——海黄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如今,海南成材的野生海黄植物,即胸径超过25厘米的植物活体,几乎被盗伐殆尽。现在原产地的海黄已经枯竭,旧料也快没有了。
在海南的木材市场,只能看到一些小料在摆卖,真正能达到胳臂粗的就算大料了,由此足见海南黄花梨的珍贵。“用黄金换木材”已不是荒诞的故事。
一颗海黄成材需要数百年的光景,相当于明代到现在的时间。
虽然近年来海南、福建等地新种植了成千上万亩黄花梨,但若到成材,也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。
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,一些偷盗者连近年才生长了十几年的黄花梨幼苗也不放过,而明明只需耐心等上数十年,这些青山绿树就会变成“金山金树”的。
海黄的价格在进入新世纪后一路狂飙,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海南黄花梨,价格在每吨百万元以上。
2010年12月12日南京正大的拍卖会上,一把明代黄花梨交椅拍出近7000万元
过去的过度砍伐,令到海南原有的黄花梨木接近消失,新种的黄花梨还没成材并且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砍伐对象。
人们已经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敬畏之心,事事都求快,人心变得浮躁无比。
这不是一个可以看到新种黄花梨长成参天大树的时代,但我们需要共同担当这个“守夜人”的角色,保护黄花梨,让这种珍贵、独特、优秀的木材一直生长传承下去